关于高坪区农业产业遍地开花的调查与思考发表时间:2010-06-18 15:20 关于高坪区农业产业遍地开花的调查与思考 李 映 平
高坪区委、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以富民强村统揽农村经济工作,以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为抓手,以“一线两业”为重点,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遍地开花之路。最近,区政协组织部分市、区政协委员,对全区农业产业遍地开花进行了深入的调查、思考、探索。 一、主要成效 (一)高效产业,规模扩张。花木产业扮靓“客厅”。欧阳农业公司建成2000亩优质花木基地,建温室大棚1.1万平方米,培育各类花卉200万盆、景观树9万余株。设施蔬菜扩面增效。老君镇蔬菜科技示范园扩张到1200余亩,建钢架大棚300座。2009年产蔬菜4000余吨,产值600余万元。葡萄产业效益彰显。东观、青莲、长乐等地扩建葡萄园1000亩,平均亩产2500斤,亩产值5000元。有机农业初具规模。四川玛思特农业在马家乡吊脚楼村建钢架大棚2000平方米、肉牛养殖场1万平方米、种植有机蔬菜600余亩。 (二)支柱产业,做大做强。柑桔产业二次创业。通过优质柑桔丰产园的示范、标准化管理技术的推广、“托管”机制的运作,实现了柑桔二次创业。柑桔面积达21万亩,年产量16万吨、产值3.2亿元。干果产业竞相发展。凤凰农业公司在凤凰乡建成2000亩优质核桃育苗示范基地,在山区乡镇成片栽植核桃2万亩。竹业资源综合开发。2009年全区利用竹资源加工板材1万立方米、竹编画900余张、家具750余套、竹笆100万张,销售收入6720万元。发展竹林土鸡 100万只,产值5000万元。业主引领杨树发展。四川长龙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在龙门镇铁钱坝建成2000亩川东北最大的中华红叶杨育苗示范基地,带动全区发展速生杨树近10万亩。 (三)常规产业,焕发生机。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。 共建成畜禽养殖小区9个、专业养殖场400余个。2009年全区出栏生猪56.4万头、肉羊6.3万只、家禽931万只,农民畜牧产业人均增收160元。蚕桑产业向优良化方向发展。通过嫁接改良桑树、推广省力化蚕台和方格簇养蚕技术,促动了养蚕业发展。2009年全区养蚕3.15万张,蚕茧总产量1180吨。蔬菜产业向设施化方向发展。2009年,蔬菜播栽面积30万亩,其中无公害蔬菜5万亩,大棚、双膜、小拱膜、地膜等设施蔬菜6.8万亩,产蔬菜42万吨,产值4.8亿元,商品率达82%。稻米产业向优质化方向发展。全区常年种植水稻17万亩、总产9万吨,其中优质稻9万亩,产量5万吨。发展订单种植优质稻3万余亩,形成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一条龙体系。 二、主要问题 (一)龙头带动力弱,产业链条不长。龙头带动力弱的主要原因有: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少,仅21家;二是龙头企业规模不大,实力不强,仅有2家龙头年销售收入过亿元;三是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;四是绝大多数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、农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互为依存的利益共同体。产业链条不长的主要原因有:一是农产品分散生产的多,难以形成规模产品;二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,品质不优,加工效益低;三是品牌意识不强,没有一个中国名牌产品。 (二)基础设施脆弱,生产力水平低。农业基础设施脆弱集中表现在:一是水利设施差;二是道路设施差;三是土质条件差。生产力水平低主要表现在:一是机械农耕几乎是一张白纸;二是技术服务功能弱;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。 (三)扶持力度不大,组织化水平低。农业扶持力度不大的主要原因:一是我区农业项目资金少,本级财力有限;二是农业项目资金未能集中使用,难以彰显产业的规模效益;三是信贷争取难。农业组织化水平低集中表现在:一是农业生产的分散性、种植的多样性、产品的零星性,很难提高组织化水平;二是农业专合组织懂技术、会管理、善营销的人才缺乏。有的名存实无,有的综合素质低,市场竞争力弱,作用不力。 三、思考与建议 (一)培育龙头、延伸链条是产业遍地开花的动力 培育龙头应重点抓好:一是要数量、规模、质量并重,才能扩张规模、做大产品、提高品质和效率;二是要在用地、税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对龙头的扶持力度;三是要搭建好融资平台,切实增强龙头的输血功能;四是要视龙头企业产出规模、效益、对财税贡献率等建立并实施奖惩激励机制。延伸产业链条应重点抓好:一是要加快土地流转,奠定好产业发展基础;二是要依据产业的类别和产出量确定延伸产业链条所需龙头的种类、数量、规模,做到有的放矢;三是要积极招引国家级龙头企业,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;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,保证龙头引得来、留得住、做得大、效益好,为产业遍地开花注入强大的拉力。 (二)夯实农业基础、提高生产水平是产业遍地开花的前提 夯实农业基础应重点抓好:一是要以兴水修路为核心,做到旱涝保丰收;二是要建设标准农田,为产业遍地开花夯实土壤基础,为机械农耕创造条件。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应重点抓好:一是要引进培育大批农业业主,更新生产方式、拓展产业规模、搞好集约经营。这不仅是产业遍地开花之根本,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,土地撂荒之根本;二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。要从适应机耕作力、从小型农业机械着眼、从提高购机补贴作力,逐步实现农业耕作机械化。这既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所必需,也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所必需;三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。要对农业部门注入新鲜血液。要提高乡镇农业服务机构的功能。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。要与农业院校密切联姻,使新技术、新品种及时为我所用,转化成产品。唯如此,才能以科技之力支撑起产业遍地开花。 (三)政策与项目的支撑、农业组织化水平的提高是产业遍地开花的保障 发挥好政策与项目的支撑作用应重点抓好:一是要用足、用活、用好农业优惠扶持政策;二是要完善对农业产业的扶持政策,扶持额度应与产出量、品质、效益挂钩,扶持应与制约相结合,应统一扶持标准一以贯之;三是要鼓励向上争取项目,要落实工作经费,明确奖励。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应重点抓好: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,为提高组织化水平奠好基础;二是要依据产业组建相应的专合组织,配强专合组织管理人员,使其有效运作;三是要在产品生产、加工、营销等链条上组建产业党组织,发挥好党员、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;四是要建立完善农民与生产业主、加工龙头、营销机构、专合组织之间互惠互赢的利益连接机制,兼顾各方利益,确保农民增收。以保障产业之花遍地开放,长盛不衰。 |